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医药影视剧的叙事表达与文化传播研究(2)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3 15:3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后是以中医为隐喻内核,展现人性道德和社会特质的电影,以《黄连厚朴》为例,黄连厚朴作为中药代表,前者有泻火之功,后者有利水渗湿之利,中医

最后是以中医为隐喻内核,展现人性道德和社会特质的电影,以《黄连厚朴》为例,黄连厚朴作为中药代表,前者有泻火之功,后者有利水渗湿之利,中医讲求四气五味,用两种药物的特性暗示人物性格,以其功效暗示其命运,用中医具象化一些命运和性格等虚化缥缈的概念,把电影的主题深化与厚重,堪称中医文化与电影剧作成功合作的典范。

中医药影视作品的成长期(2000 —2009)

进入新世纪后,中医类影视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对电影有了新的定义,电影成为了“艺术、商品、文化”三者的统一,人们在发掘电影文化意义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追求其商业价值,电影的剧情性与娱乐性逐渐加重,中医类电影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以《大宅门》为例,剧情基于现实,将中国老字号品牌同仁堂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艺术化,中医文化中存在传承问题,无论是医术的传承,还是药方的保密,面对现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挑战,导演以具像的方式再现了历史,召唤或激发了本土文化的想象,通过中医药家族或中医药名人的成长轨迹再现了民族价值5。电影《刮痧》别具一格,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代表,遇到西方文化会出现怎样的问题,电影探求以经验传承为主的医学与西方实验证明的医学之间的矛盾与合作,展现了当代中医文化走出去面临的困境。

中医药影视作品的繁荣(2010—至今)

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繁荣,一方面随着商业剧作的影响,中医类影视作品的商业化特性被强化,无论是流量明星的采用,还是类型电影的翻拍都在这个时期被放大,但是另一方面中医文化在寻求影视剧表达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叙事记录片到中医文化考据结合现代风格的尝试,都体现出不断求变的趋势。“中华医者”系列电影,将视角不再局限于华佗、李时珍等神医形象,而是将关注点放到了诸如叶天士、唐慎微、钱乙、鲍姑、王唯一等小众化的特色医者身上,将其真实的经历、高尚的医者品格向我们娓娓道来。通过纪录片的叙事方法,勾画出其行医的具体化写意,电影风格明朗化,不再刻意去描摹医者的苦难,而是运用略带喜剧风格的明快节奏,用一个个诊治案例串起对医者医德医术的形象建构,在内容与表达创新中突破6。

通过不断创新,今年,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邀请知名的戏骨,以中医经典事件为主线,穿插民国历史的电视剧《老中医》成为中医类影视剧创新的代表,该剧真实反映了民国时代中医的生存状态。同时对中医师承、中医秘方、中西医之争等问题的思考,融合时代的背景和人物对家国利益的取舍将艺术性不断升华,但是剧情的不自恰以及主角医术的过于完美而失真等不成熟的方面也被观众诟病。总而言之,《老中医》的巨大反响成为中医药影视剧创新的里程碑,为如何把握剧情艺术性和中医文化内核专业性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这个时期的电影作品,达到了商业性的一个高峰,商业性的好处与弊处被放大,中医影视剧处于快速创新、不断探索的阶段。

对中医药影视剧的反思

中医药影视剧的创作与传播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调节好中医药知识专业性与影视剧娱乐化之间的矛盾

影视剧本质上是属于大众文化,大众常常渴望从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得到愉悦、幻想与满足,“金融经济中,电视产业的主要目的是生产出商品化的观众和生产出观众的利润。如果电视节目无法吸引观众,那么它作为文化产品的功能就无法完成”7。目前很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影视剧为了商业利益必然迎合观众的口味,往往是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没有涉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例如在《女医明妃传》开头有相关的告示,剧作中设计的中医相关知识是服务于剧情。在这种创作理念的影响下,最终会使中医药题材的类型剧,变为打着中医幌子的爱情剧、宫斗剧、商战剧、武侠剧、魔幻剧等,在“娱乐至上”的原则下也会掺杂部分与实际治疗相违背的虚构情节,中医药影视剧制作的这种商业化、娱乐化、媚俗化倾向也冲淡稀释、甚至破坏中医药知识的专业性、严谨性。

习近平主席在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致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具有“故事性”的医家、医案,都是影视剧创作的素材宝库。创作者在剧作设计时,要兼顾内容的真实与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塑造中医影视剧灵魂内核的真实又要利用影视剧作为大众传媒的手段,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鲜为人知的中医的故事,将中医文化融入生活、惠及健康。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0/1003/657.html

上一篇:构建中医药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研究
下一篇:困境·路径与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时代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