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医教协同的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9 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 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培训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西学中班也要顺应互联网

(五) 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培训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西学中班也要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在课堂授课中加入互联网元素,利用翻转课堂、云课堂、微课等互联网+教学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激发西医学习兴趣。

四 西学中人才培养展望

在中医药教育高等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医药教育培训应以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西学中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专家,在不断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作出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医教协同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和改进西学中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实用西学中人才,继承中医药文化与精髓,才能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1] 陈宏志等.协同创新背景下“西医学习中医”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7,(3):127-129.

[2] 陈可冀.我国中西医结合60年回想[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2):140-142.

[3] 卢传坚等.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历程和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30-31.

[4] 李东阳.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6,(3);170-171.

[5] 张贵锋等.基于医教协同的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7,(4):10-13.

[6] 李定祥等.新时期下“西学中”在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医药导报,2017,23(9):123-125.

中医药的发展为我国人民繁衍昌盛做出重要贡献,随着《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医药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发挥日益独特的作用。“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形式之一,能够提供具有中国原创的医学人员成长路径,使大量西医临床医生能够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看病治病,完成从西医临床医生向中西医结合人员的转化[1],拓展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模,可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人才支撑。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提出:“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近年来,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西学中培训,但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西学中学员积极性不高、培训方式简单等。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探索改革西学中人才培养,挖掘体现中医药学科特色的培训方式,建立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是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一 西学中培训发展脉络西学中培训是我国独有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发展逾60年。西学中学员在挖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西学中培训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的一系列批示开始。1958年毛泽东同志批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并号召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从此开始 “西学中”教育。全国各地掀起西学中的热潮,其中西医领域的张孝骞、吴英恺、林巧稚等等,都以不同方式参加学习。林巧稚大夫向西苑医院妇科钱伯煊大夫学习中医学知识,吴英恺院士向蒲辅周大夫学习中医治疗食道癌临床经验[2]。同时在西学中培训引入师徒制学习,有一师一徒和多师一徒等形式,例如陈可冀院士拜冉雪峰、蒲辅周和岳美中为师。这些中医大师没有门户之见,将毕生的经验传授给西医医生,引领进入中西医结合的大门。这一阶段涌现大量中西医结合专家,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其中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就是当时西学中学员之一。第二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本世纪初。近20年来,各地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培训班基本停办,中西医结合重心放在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院校教育。各地成立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学会,高等中医药院校成立中西医结合学院,以医院、学会、学院为主开展一系列西医学中医活动[3]。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初至今。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西学中培训从法律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各地西学中培训工作发展迅速。今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医药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2016年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其中指出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西医学习中医”。2017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也同样指出要“鼓励西医师全面、系统学习中医”。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的地方文件,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各地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西学中培训,探索西学中培训模式。2009年甘肃省开展西学中培训,要求西医晋升高级职称,必须通过中医学考试,西医考职称时加考20分中医内容。各省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多都举办西学中培训班,比如山东中医药大学提出大学与政府、医院和培训基地协同,共享人才、资源、信息,构建多元协同的西学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湖南中医药大学采取与政府共同制定教育培训方案,下基层、全脱产等形式开展西学中培训;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力推动校际交流,邀请各地名中医为西学中学员讲课,促进中医流派经验的分享;福建中医药大学采用订单培养形式,遴选师资,与医院合作开展西学中培训。各地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开展针对医护人员的西学中培训,比如绍兴市中医院尝试导师制结合西学中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二 西学中培训存在的问题(一) 政府重视不足影响西学中培训的可持续发展从西学中发展脉络看,西学中培训中卫生主管部门起到推动作用。西学中培训大多是自上而下开展,即卫生主管部门发文指导、各级学校遴选教师、承办西学中项目,医院遴选参训人员。由于西学中培训见效慢,西医对中医学习有抵触情绪,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对西学中培训投入和支持存在区别,培训人员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西学中学员的积极性。(二) 培训和参训单位重视不足影响西学中培训的推广各中医药高等教育学校作为西学中的培训单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西学中培训一般由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作为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安排之外的培训项目,在遴选师资和组织教师授课方面有一定难度,另外西学中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比较陈旧,沿袭本科生教学方式,没有一套针对西学中的培训教材。虽然有安排临床培训课时,但临床时间难以保证,缺乏系统完整的临床实践。而作为参训单位,由于医院正常开展医疗业务需要的人手紧张,很难主动让西医停职学习中医,甚至离职学习中医,西医医院对西学中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三) 西学中学员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影响西学中培训效果少数西医医生由于对中医认识不足,存在对中医学习的抵触情绪。加上中西医理论体系各不相同,西医医生专业分工较细,专科医生对中医整体辨证思维、中医临床体系不想深入了解。因此,西医医生对西学中培训主动性较低,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部分学员虽然通过培训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但是在平时工作中很少运用中医理论对病人辨证论治,培训效果很难达到。三 西学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在2014年国家教育部、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于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在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二是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三是专业素养与医德素养相结合[4],这为培养新型临床医学人才指明方向,也为西学中培训指出培养方向。基于医教协同,改革原有的西学中培养模式,着力构建西学中培养、继续教育、医师职业晋升相协调的培训体系,建立西学中培训基地,优化西学中培训内容,运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将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让中医药效果真正体现出来,使西学中学员会用、能用、爱用中医,真正达到西学中培训效果。(一) 西学中培训与继续教育、西医职业晋升衔接融合在目前开展的西学中培训项目基础上,探索与继续教育、职业晋升相衔接。将西学中项目纳入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融入继续教育学分,给予培训合格的学员继续教育学分,满足西医医生对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需求,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合适时机,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推动西学中培训纳入西医职业晋升的必选项目,将西学中作为西医高级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或对通过西学中考试的评聘职称予以优先照顾,让西医真正重视西学中学习。(二) 推动西学中培训基地建设西学中培训基地是医教协同的重要方式,以中医药高校为主,医院为辅,联合建立西学中培训基地,一方面基地可以遴选理论培训和临床课程培训教师,稳定西学中师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西学中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西学中培训内容,将培训模式和管理流程规范化,将中医理论知识、中医技能、人文沟通和医德素养贯穿其中,使西学中培训系统化。(三) 推动西学中规范化培训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和优化,需要优化西学中培训,推动西学中规范化培训。首先应在国家层面出版西学中培训教材,将西学中规范化培训内容涵盖其中,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针灸学五大基础课程,包含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和中医儿科学等四门基本临床课程,增加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健康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中医思维和技术,结合西医知识结构特点进行设计,力求做到适合西医医生学习;其次培训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实践三个阶段。理论培训以面授与自学相结合,增加网络学习课程,安排短期面授培训与答疑。临床培训在医院进行,采取跟师学习形式,学习临床技能并基于OSCE开发西学中实践考核体系。实践可在各自医院进行,重点运用中医药处方和中医药临床技术。通过三个阶段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基本达到理解中医整体思维,掌握中医技术的目的。(四) 探索师承制西学中培训中医自古以来就有师带徒的传统,跟师临证、口传心授是中医教学的特色之一。在西学中培训中可以尝试引入师承教育,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够针对西医个体自身的情况指导,有助于西医医生更快掌握中医思维和技能。通过课堂面授和师承辅导,取得老师宝贵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中医特色的疗法,比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三伏灸等,不断提高西医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促进西学中学习效果。(五) 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培训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西学中班也要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在课堂授课中加入互联网元素,利用翻转课堂、云课堂、微课等互联网+教学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激发西医学习兴趣。四 西学中人才培养展望在中医药教育高等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医药教育培训应以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西学中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专家,在不断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作出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医教协同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和改进西学中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实用西学中人才,继承中医药文化与精髓,才能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参考文献[1] 陈宏志等.协同创新背景下“西医学习中医”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7,(3):127-129.[2] 陈可冀.我国中西医结合60年回想[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2):140-142.[3] 卢传坚等.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历程和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30-31.[4] 李东阳.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6,(3);170-171.[5] 张贵锋等.基于医教协同的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7,(4):10-13.[6] 李定祥等.新时期下“西学中”在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医药导报,2017,23(9):123-125.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0/1019/727.html

上一篇:浅谈闽台中医药文化
下一篇:基于微课堂的移动式学习模式在中医药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