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杨慎的人生遭遇(4)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2 04:5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杨慎(1488—1559)石刻像拓片(原石在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祠) 第三,朝中重臣有意庇护。前面已经说过,杨慎的祖父、父亲仕宦多年,栽培后学无数,泽

杨慎(1488—1559)石刻像拓片(原石在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祠)

第三,朝中重臣有意庇护。前面已经说过,杨慎的祖父、父亲仕宦多年,栽培后学无数,泽惠僚属甚广,如其父的门生、嘉靖皇帝“退居二线”后国家事务的运作者严嵩等,对杨慎就多方维护。这就是史籍所说的“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10]被四川学界高度重视的《全蜀艺文志》,实际上也缘起于杨慎与奉诏巡视的周复俊相遇于云南仙村草堂,遂成至交,并为后者评选《泾林诗集》(该诗集有杨慎评语)。以后担任四川按察司副使的周复俊在组织编撰《四川总志》时,就聘请杨慎主修《全蜀艺文志》。周后来任云南巡抚时,对其又有“忽睹丹旒飘扬于昆池之上”“慨哲人之既萎”的悼怀之语。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各级官员中一些人有意无意地保护和提供条件,当时的“首席大右派”杨慎的满腹才华恐怕难以得到彰显。

三、杨慎的医道和养生

中国古代文化人的基本信念是“达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中国古代医生,几乎都是落魄文化人自学成才转变过来的。由于人生遭受重大打击的精神苦闷,从京城锦衣玉食的优裕物质生活到云南新环境的巨大反差,导致杨慎生理紊乱,疾病多发,如因为云南食盐含碘低,使得他身染“痼疾婴双竖”(颈下甲状腺肿大,即甲亢)病。“久病成良医”为中国古代文化人一个共通现象。既然“是非成败转头空”,面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浩渺苍穹,医药就成为反观生命意义和审视自身的一个重要途径。“一壶浊酒”成为调适身心平衡的良药。这里说明一下,多种中药药典,都记载有“酒”作为百药之王的治病功效,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酒”字在全书共出现千余次。杨慎亦有《王芝崖、彭五峰各送药酒,并尝数爵,陶然醉矣。用白傅句衍为一绝》等诗说酒。他在云南写下的《采药》诗,就生动地记录了其入山采药的亲身实践:

危蹬扪萝上,名山采药游。

木条刊落雁,离蕊剪牵牛。

简子红仍艳,长卿翠欲流。

三花聊永夕,一叶莫惊秋。

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医林人物》把杨慎列作四川医林人物。其医学主要著述有《男女脉位图说》(数卷)、《素间纠略》(3卷)、《何首乌传》(1卷)及医药杂说等,以及经他校订并刊刻行世的储氏《平脉》篇。他本人曾在其《男女脉位图说》一文里作过交代:

余在滇南,枕疾岁久,岐黄、雷华之书,钻研颇深。盖亦“折肱而知良医”。即晋太医王叔和有《脉经》一书,其文高古,其辞简奥,浅儒读之尚不能解,况医流乎!近代有高阳生者,变为韵语歌谣,以便诵读;又恐人之不信也,乃嫁其姓名于王叔和。后世,不惟医流宗之,而儒者亦以为真出叔和之笔,不敢非也。

不思西晋之世,岂有此等文体哉!其书为韵语所拘,语多牵滞,理或不通。即以男、女左、右手脉之部分,亦分析不明。医人遵用之,其误多矣。夫脉部误则诊必误。诊既误,则药必误,药一误,则杀人不知其几千万矣。

惟储氏遗书则有《平脉》一篇,分别男、女左、右脉部甚为明晰,而医家罕遵用之。盖惑于高阳生之谬说,沉痼不可返矣。往年,余方外友飞霞韩懋遵用储氏《平脉》以诊妇女,十中其九;且又为余言:“子试以《素问》平脉、病脉,按男女脉部如储氏说而诊之,自可以验。”因叹俗书之误人也久矣……因表章储氏《平脉》一篇,又绘男、女脉部二图,刻而传之。庶乎庸医之门冤魂稍稀,亦仁人君子之所乐闻而快睹者也。

杨慎寓居泸州期间交往的名医有彭楠、王芝崖,以及嘉靖帝敕封的“抱一守镇真人”韩飞霞和走方郎中任苍崖等等。《升庵遗集》卷二十六的《江阳彭氏医录跋》一篇,是为《彭氏医案》二十余卷的推介书跋。《丹铅续录》卷之一有“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一则,指出医者必读《素问》,必解五运六气之说,方可为医,否则杀人耳。在《升庵外集》卷十二中有“六字导引法”和道家“八禽戏”的介绍,卷五十一“杂说”中,还有诸如五加皮、稀签草、天麦冬等多种药物产地的考证及其性味、药用的介绍,并载有不少验方和药物炮制的经验等。《升庵文集》卷四十八有《神农本草经》一篇,考据《神农本草经》“文近《素问》”,成书时间近于《内经》等。在云南,杨慎更与蜀江地方一位姓黎的医生为友。杨慎不但自己颇通岐黄之术,而且他的家人经耳濡目染,竟也粗谙医道。这就是他所谓“婢能寻《本草》,儿学诵《灵枢》”。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0/1022/755.html

上一篇:百年多病 千秋诗圣
下一篇:《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九十)椒油莼齑酱令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