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蓝图绘就,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迎来新机遇(2)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01 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老百姓都希望能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然而目前,基层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基层医疗人员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如何把更多中医药优秀人才吸引

老百姓都希望能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然而目前,基层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基层医疗人员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如何把更多中医药优秀人才吸引到基层、留在基层?

四是完善有关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国家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加大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的倾斜力度。

对于临床人才,重点评价其临床疗效,把诊断准确率、治疗方案、病历分析、合理用药、诊疗质量、病人满意度以及师带徒情况等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对于基础人才,重点评价其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能力,把重大理论创新、重要学术专著、古典医籍挖掘成就作为重要要素;对于科研人才,主要评价其探索疾病规律、解决临床问题、用现代科学来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能力,把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型代表作、科研成果的产出及转化等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积极配合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

一是拓宽中医药机构服务岗位。医疗机构按照机构设置基本要求,配齐配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适应岗位,解决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

二是守正创新育新才。聚焦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加快构建“顶天、立地、融合、创新”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顶天”就是积极推进九年制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立地”就是持续推进农村定单定向免费中医学生培养,培养一批服务健康乡村建设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融合”就是推动中医药与文、理、工的学科交叉,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创新”就是试点探索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一批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群众健康的能力水平。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提升人才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中医药局首次牵头制定系统部署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在6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四部门有关单位负责人对《意见》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解读。

卢国慧介绍,“十三五”期间,通过农村定单定向、中医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以及建设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人才不足的困境。“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表示,教育部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切实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表示,当前,对标对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总体依然不足,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依然缺乏。针对这个问题,《意见》从吸引、集聚、激励人才和加强平台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举措: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

不断完善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的教育制度

二是培育壮大领军人才的队伍。继续实施领军人才计划,继续支持包括岐黄学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等特殊政策;创新实施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吸引行业内外、海内外相关学科的优秀团队,开展中医药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联合攻关,打造一批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培养一批多学科的交叉创新人才;加强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视野和胸怀,培育高层次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一是扩大供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会同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一起做好农村定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扩大本科层级免费医学生的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地方开展专科层面的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同时通过全科医生的培养、转岗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基层医疗人员供给;加大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规模,目标是到2025年,每个县级机构建立一两个工作室,以老带新;同时,面向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开展全员中医药知识培训,实现培训全员覆盖,在基层培养一支“能中会西”的队伍,为百姓提供中西两法的医疗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zonghexinwen/2022/0701/2338.html

上一篇:辽宁省举办“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
下一篇: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