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特色的生活美(2)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7 04: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继唐代以后持续影响蒙医学、藏医学、朝鲜东医学、日本汉方医学。及至清末,政府腐败,闭关自守,西方列强侵略,民弱国衰,中医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继唐代以后持续影响蒙医学、藏医学、朝鲜东医学、日本汉方医学。及至清末,政府腐败,闭关自守,西方列强侵略,民弱国衰,中医药也逐步走向衰落。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入,西方医药学(西医)发展迅速,中医药更为式微。甚至产生了一些崇洋媚外、贬低中医的论调和取缔中医药的言论。在20世纪初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医药学受到巨大的挑战,面临严峻考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使得中医药在中国仍然保持着治疗疾病的常用重要手段的地位,同时全国各地设立了各级各类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药科研机构,开设了专门的中医医院,各级医院也设立了中医科,培养了中医药人才队伍,以现代科学原理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学,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实践,大大促进了中国中医医学和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医药,特别是针灸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各国都有许多中医药和针灸的从业人员,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同。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创制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就足以证明,中医药是一种现在仍然有效的中国传统医药宝贵遗产,中医药也是保障中国人民身体健康,以创造审美化和艺术化的日常生活的坚实基础,值得我们批判继承,发扬光大。

二、中装与生活美

中装是中国特色民族服装的简称,它主要指传统的历代服装,主要包括汉服、唐装、宋装、明装、清装、中山装、旗袍等。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也是秦汉时代中国人民所流行的服饰,直到明代中国人民都穿汉服,特别是偏远山区和道教服饰较多保留汉服特点,其他各个朝代的服饰在汉服基础上有些变动,但是大体都以汉代服饰为蓝本。汉服一般采用二尺二寸(50厘米左右)幅宽的布帛裁剪制成,衣服主要分为领(领口)、襟(衣服的胸前部分)、衽(衣襟)、衿(衣服下连到前襟的衣领)、裾(衣服的前后襟)、袖(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袂(袖口)、带(束衣的腰带)、韨(形似围裙,系在腰间,其长蔽膝,为跪拜时所用)等十部分。汉服根据裾的长短分为:襦(短衣,短袄)、裋(长襦)、深衣(上衣下裳缝连起来的衣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前后襟相交成领子)、右衽(前襟往右遮住后襟)、束腰(无扣子,用带子束在腰部),用绳带系结或兼用带钩等,显得洒脱飘逸。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形制一般分为三种:“上衣下裳(下裙)”制、“深衣”制、“襦裙”制。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是上衣下裳的冕服;百官及士人的常服是袍服(深衣),妇女多喜爱襦裙;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穿短衣,下穿长裤;古代汉族成年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戴冠、巾、帽等多样头饰;女子发髻式样繁多,发髻多有珠花、步摇等头饰,鬓发两侧饰博鬓或戴帷帽、盖头等;古代汉族人特别喜爱玉饰、玉佩,形成风尚,流传至今。

唐装是指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代表性样式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唐代女服因受西域文化和胡服的影响,款式与花色品种都比汉代丰富艳丽。上衣有的开胸很低,甚至露出胸乳。”[2]宋代服饰流行直领、对襟的褙子(一种由半臂[有短袖的背心]或中单[无里子的襌衣]演变而成的上衣),既舒适得体,又显得典雅大方。受“程朱理学”和礼教思想的影响,宋朝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崇尚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不似唐代那么开放。宋代男装大体沿袭唐代式样,老百姓一般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黑色或白色的长袍,工作时就把衣服塞在腰带上。

明朝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首创“束发于顶”的发式、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网巾”、象征国家太平的“四平方巾”、象征国家统一的“六合一统帽”(瓜皮帽)等。明代妇女的服装基本上仍是上衣下裙,崇尚雅淡朴素,腰上系绸带,裙子宽大,有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样式。

清朝时期的服饰叫清装,又叫清服。典型的清装男服就是:长袍、马褂、瓜皮帽。女装方面,“满族喜罩马甲,流行上下连裳的旗袍,初为直通式,腰部无曲线,下摆和袖口较大。后逐渐演变,翻出多种花样。汉族妇女有‘男降女不降’之说,仍沿明代旧制,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裙色尚红,到后期流行不束裙而只着裤。以地区而言,南方妇女多系裙,北方妇女扎裤脚”。[1]299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0/1107/812.html

上一篇:文化认同视域下中医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研究
下一篇:从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看中医药影视剧